剧情介绍

  2013年9月9日至9月13日,十集电视纪录片《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将在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大视野》首播(1-5集),播出时间为周一到周五每晚20:00。本片由深圳越众影视公司、深圳市越众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出品,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凤凰卫视首播之后,本片随后将登陆中国教育电视台、重庆卫视等电视频道。
  具体播出安排:
  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大视野》
  9月9日(周一)晚20:00 《重回人的语文》
  9月10日(周二)晚20:00 《天梯》
  9月11日(周三)晚20:00 《守望乡村》
  9月12日(周四)晚20:00 《大学 大学》
  9月13日(周五)晚20:00 《公民》
  第二天下午16:30重播
  第一集:《重回人的语文》
  什么是语文?它不该是枯燥得让人想烧掉的课本,也不是考卷上的标准答案。语文是语言背后的思想和灵魂,它教会人如何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然而,今天的语文课,质量已经岌岌可危——
  在上海,《收获》杂志主编叶开发现,女儿正在成为垃圾教材和病态课堂的受害者,他奋笔疾书,决心以一己之力《对抗语文》;在江浙,20多位一线教师自动集结,他们致力于给小学语文课本“挑错”、“找茬”,并自觉探索“现代公民理念下的语文教育”;在民间,学者们回到民国,向老课本汲取言语的力量和人性之美……
  种种努力,都是为了恢复语文的本义——人的语文。
  第二集:《寻找马小平老师》
  2012年1月16日,深圳中学语文教师马小平因患脑癌去世,北大教授钱理群惋叹:马小平是他所识教师中“最具世界眼光”、“可以称得上教育家的人”;
  同年,官方组织的“寻找最美乡村女教师”活动在央视高调飘红,与此同时,由民间发起的“寻找活着的马小平”却在教育界引发了更深刻的感动。有评论说,“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寻找,耐人寻味”;
  马小平是谁?一个普通中学教师如何燃烧生命,照亮了他的人文讲堂?摄制组依次走过湘潭、东莞和深圳,学生、同事、朋友、女儿……众人动情的讲述中,马小平的形象渐次丰满,我们最终发现,他,正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师者。
  马小平走了,“活着的马小平们”正在走来,他们将带着我们的孩子找回人的尊严,找回教育的尊严……
  第三集:《呵护童年》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华德福,一种源自德国的教育,一种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没有作业,没有考试,它是学园、花园、菜园和家园,它“呵护孩子完整的童年”。
  九月,开学的季节,陪伴两个被体制教育折磨得疲惫不堪的孩子,杭州独立教师郭初阳走进成都华德福学校,为期一周的“试读”和“陪读”,孩子们将体验主流教育之外的另一种童年;而郭初阳,这个现行教育体制的质疑者,将为我们解读华德福教育的种种细节,并探寻它与主流教育接轨的可能性。
  孩子们是否会选择华德福?家长的选择又会是什么?无论结局如何,“还孩子一个美好童年”的命题,已经无可回避。
  第四集:《天梯》
  一代一代的中国人笃信:知识改变命运。然而今天,寒门子弟藉以改换门庭的那道阶梯,正在发出断裂的声音——
  他们,是5800万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弟;他们,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800万山乡孩子;在垄断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超级小学、超级中学的大门外,他们逐年流失,转而出现在田间地头,或者打工者拥挤的列车上;他们,是游走在城市边缘的蚁族群落,空有一张大学文凭,却既无力“拼爹”,又没能掌握起码的谋生技能……
  究竟是什么,让寒门学子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狭窄?
  国家的转型在加剧,而个体命运的转型,却似乎陷入了停顿。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已成为中国社会不能承受之殇……
  第五集:《守望乡村》
  乡村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改变乡村落后的基础教育,恢复乡村文化生态,需要民间力量具体而微、坚韧不拔的长期介入——
  在晏阳初的故乡,立人乡村图书馆在一所普通的乡镇中学扎下根来;在陶行知的故里,德胜鲁班木工学校向农家子弟敞开怀抱……他们不约而同地践行着陶行知、晏阳初们的信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眼下,他们能够改变的,或许只是一个孩子,一所学校,一个乡村;但是,他们不约而同地相信,欲温暖世界,必先擦亮一根火柴。
  守望乡村,让穷孩子也能仰望星空。
  第六集:《大学 大学》
  英国教育家怀德海说:在中学阶段,学生应该伏案学习;在大学,他该站起来,四面张望。
  2005年,诗人王小妮以一名大学教师的身份走上讲台,在那些年轻的面孔上,她读到的是困惑、迷茫、贫乏、冷漠……12年的应试教育把他们压成了扁平状,他们缺乏常识、自私、现实,对周围世界漠不关心;严峻的就业形势压抑了他们的梦想,他们无力“站立”,更谈不上“四面张望”……
  刘道玉、钱理群、陈丹青、张鸣、周孝政、熊丙奇……大学里的智识之士纷纷诉说体制之痛:官本位、学术腐败、钱权横行……,积习与流弊的漩涡中,人文精神消失殆尽。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大学?!
  第七集:《在路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樱花盛开的武汉大学,最早释放出中国高教变革的积极信号——学分制、双学位、贷学金……一系列闪动着人文、人性光辉的改革举措,让刘道玉赢得了“武大的蔡元培”的美誉;
  时隔20年,在举步维艰的泥潭中,中国高教改革的探索者再次出发了——
  2012年9月,修成正果的南方科技大学正式开学了——当理想遭遇现实,朱清时,这个理想主义的校长能否将他领军的“去行政化”改革进行到底?被打上“试验”标签的莘莘学子们,如何开始他们全然不同的大学生活?
  珠海联合国际学院,一所潜水七年的“内地与香港合办大学”近日浮出水面,许嘉璐评价说:“UIC已经跃升为清华、北大级的大学”;校长负责制、教授治校、全英文教学、浸会大学的文凭……“洋大学”的冲击波,能否对内地高校产生“鲇鱼效应,”倒逼国内的高校体制改革?
  第八集:《课堂风暴》
  没有讲台,老师“靠边站”,学生三五成群簇拥在黑板前,边写边讨论,教室门洞开,参观者络绎不绝——偏居鲁西南乡村的杜郎口中学,一度因教学质量太差险些关门,如今却以独特的“学生自主课堂”闻名教育界。
  专家评论说:“杜郎口模式”是课堂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是素质教育的希望之路;质疑的声音说:杜郎口并未摆脱“应试”的窠臼。
  在民间,“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宣称要“点燃思想的课堂”,在各自的教室里,一线教师们掀起了一场不同于杜郎口的学习的革命;
  体制并非铁板一块,或许,此起彼伏的课堂风暴,将为中国教育吹出一片明朗的天空。
  第九集:《在家上学》
  面对教育的现实困境,有人迎战,有人妥协,有人则选择逃离。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无需去学校,客厅是他们的教室,父母是他们的老师,他们自主安排时间和课程,他们中的大部分,不打算参加国家统一的中考和高考;而在现代版的私塾,“中西合璧”的教育正在打造着另一批孩子,私塾的开创者,多半是“在家上学”的成功者,他们认为,他们的成功可以复制。
  支持者说:在家上学有利于个性培养;反对者说:孩子需要朋友,独自在家无法实现“社会化”;有关部门说:在家上学违反教育法;教育专家说:社会应让在家上学合法化……
  无论如何,在民间,形形色色的新教育正在生长。它们的未来,或许远比我们所能理解的更丰富,更深远……
  第十集:《公民》
  美国现代公共教育运动之父霍拉斯曼说:建共和国易,造就共和国公民难;有识之士指出: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
  在西方主流社会,公民课程已经运行了几百年;在中国,1949年之后,公民教育戛然而止。
  2012年,在深圳,央校校长李庆明突然被“下课”,他在央校的公民教育实践,吸引了舆论的眼球,也让他备受争议;在南京,律师崔武走进校园,以一只苹果为道具,向小学生们诠释“公民”的内涵;在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利用互联网,一次一次向公众演绎着“公民责任”的空间……
  公民教育,何时堂而皇之地走进中国的中小学校?

评论:

  • 扶朋兴 1小时前 :

    勉强及格 再次回忆青春的点滴还是会为此悸动 雨中拥吻勇敢又浪漫 感动的一点是围观的女学生们没有任何怪异的眼光 你看 爱与性别无关 但美中不足的是台词设计仍然存在着对女同的刻板印象 也有几处画面令我观感不适 整片以咏蓝的口吻和视角讲述故事 对于芯悦的视角是片面的 她的离开也没有过多交代 反而使故事转折略微生硬 对于这种题材还是希望鼓励鼓励吧 且拍且珍惜

  • 卫汪哲 3小时前 :

    这部电影,可以说把好莱坞“寻宝”类型片和中国古董及时代文化做到了有机统一——既有着男女主角带着淡淡的爱情和不断的阻挠寻找宝物和真相的传统桥段,又有着各种中华传统古董的知识和中国的时代特色;作品很大胆的面对了90年代初的乱象——腐败与官僚并存,结党与勾结同行。所谓古董五派,只是利用市场圈钱的小集团;郑家村也好,老朝圣也罢,都是带着枪支为了利益杀人不眨眼的黑恶集团。在这部电影里,人们的利欲熏心被描绘、放大到了极点。这种乱象正如李现饰演的角色所说的——“黑白不都一个样”,他的成功不仅代表他维护了家族的声誉,也代表着探索者的胜利、那些“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默默无闻为祖国奉献者的胜利。

  • 彤雨 0小时前 :

    要素挺多的,疯批、蓝宇、伴娘,虽然有点高开低走,拼个7.2还是没问题的 (短发女生有点太直女了吼,有点生硬呐

  • 彭冰海 8小时前 :

    优缺点都很明显,算是一部还算合格的大爽片,卡司阵容不错,一开始的鉴宝竞技,后期的一些悬疑设置与解谜,咏梅也是意外之喜,所以可以带来一些尚可的娱乐和观赏体验。但是剧情的逻辑漏洞也非常明显,明显到让人困惑,例如没有交代清楚许和平在儿子7岁就离开后,许愿是怎么成为古董专家的,也没有交代清楚烟烟为啥要和爷爷作对,以及药不然怎么就突然要抢班夺权了。另外雷佳音维持了和刺杀小说家几乎一样的人设,感觉直接从一个片场走到了另外一个片场,这会有显著的审美疲劳。以及塌楼的特效有点假,反派竟然不主动逃离求生而是执着于杀主角也非常不合理。所以这部电影还会有续集吗?

  • 彦婧 6小时前 :

    但相信很多观众没法理解的是,那人为什么要把国宝交给一个日本人,日本人要是不还回来可怎么办,毕竟“余秋雨笔下的王道士”才是当下时代的正统论定。

  • 帅高明 4小时前 :

    两个女主角太漂亮了,演得也很好,很俗套的故事但是我真的哭个没完。

  • 展清润 7小时前 :

    请问百合片有he的吗!?

  • 凡驰 9小时前 :

    wuli大叔又是演一个苦情阿布吉,还很憋屈,不管多大多小的角色还是要给薛景求打call,最后那个眼神绝了。

  • 兆明煦 8小时前 :

    观影的门槛如果是以读原著这种作为前提,那么它就是一部失败的烂片罢了。

  • 呼延觅儿 5小时前 :

    国产商业电影的短板永远是细节,产业不成熟造成的缺陷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一味追求快节奏,很多基本的信息都没有交代清楚。为了炫耀特效,用了很多没必要的画面,对叙事并没有帮助。更不要说选角一味追求流量,王庆祥一个蹙眉就把李现秒成渣。

  • 卫俊伊 7小时前 :

    作为还只能算普通影迷的人…又一次看到豆瓣短评惊愕地想要骂人,中国电影真的难处其实是观众太难伺候了…我被拉着讲原著看过剧对于剧情还算了解。拍成电影实难,要删减的太多。把佛头提成第一部主线是最正确的选择。说题材是上世纪的片子…我??震撼马伯庸全家。有笑有泪、服化道合理、特效用的恰当,能看出来剧组很多实景拍摄努力不偷懒,所谓很多制片人要求的追逐打戏大场景调度 也不缺。说演员差的 是瞎了么。几个版本黄烟烟,辛芷蕾的有胆有识不好么?雷佳音演技不好么?说李现油头粉面娘娘腔的…虽然是有点装b但药不然就是这样啊…真的不知道因为“所以爷爷还是给了真佛头”而打两星的这帮人…是真要求高还是真事儿…两个小时,至少我的注意力没有掉线,比起欧美确实有点俗和审美老套。但作为商业片完成度很高。可以不喜欢,但是至少尊重努力。

  • 卫军 1小时前 :

    观影感受:过瘾!全员演技在线自然不露痕,台词听得我太舒服了。整个故事线清晰节奏紧凑特效逼真,伏笔埋得好(可能要归功于原著不过我还没看过……)"局中局"体现得淋漓尽致,演员也好多熟面孔,葛大爷太让人惊喜!结尾的升华也很好,真的是今年非常不错的一部片子!值得电影院观看,两个小时都很专注

  • 伏德运 7小时前 :

    3.2星。非原著党表示及格。1.葛优雷佳音靠演技给本片增光添彩,笑点基本都是二人贡献。2.开篇鉴宝比赛的动画效果做的挺炫。3.据说剧本和原著差别很大,最大的槽点就是,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许愿亲手锤了他爷是XX?4.有人吐槽李现台词不及葛优雷佳音,多少有点吹毛求疵,一个是人设就是一本正经讲话不流气的海归,再一个和葛优比台词,试问中国演员又有几人能赢呢?5.许愿的本事和谁学的?许愿他爷这招“曲线救国”性价比有多低?药不然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都不够清楚深入。6.所以老朝奉是谁?不会和唐人街探案里的Q一样是个组织吧。。。

  • 告妍丽 7小时前 :

    精彩的的推理电影,不懂古董但是受益匪浅,运用了很多元素来解密,从摩斯密码到十二地支再到围棋,更巧的是其中回到原点的构思。这个原点不是原地,而是螺旋而上的原点,需要经过漫长时间的证明,需要三代人的努力。许愿这个角色演得非常活生生,可以看出雷佳音从年初小说家里的执着寻女之父,再到这部为寻找佛头真相而舍命的角色都下了很大功夫。药不然也是很妙的一个选角,隐忍负重,游走于五脉与老朝奉之间,是天才,也是权谋者,李现戴眼镜开始鉴宝的那瞬间感觉就很对。辛芷蕾是美的,不是花瓶那种,带有质感,没有黄烟烟的步步协助,许愿走不到最后。葛优饰演的角色付贵,不知道是巧合还是致敬以往角色,垫起整部电影的承转合。而且葛大爷一出场,全场笑翻,专为欢乐气氛而生的葛优啊!虽然最后有遗憾,但不负许和平重托。放在春节档应该很能打!

  • 卿傲冬 0小时前 :

    有种感觉 韩影会在辉煌中衰落

  • 尹子真 5小时前 :

    从沈爷那段开始渐入佳境,但药家这条线索的连载服务性太强了,有点厌倦这种……

  • 佴浩宕 0小时前 :

    8.5/10.

  • 卫勇 0小时前 :

    三个主角互不搭调的程度也是很难得一见了,大幅修改原作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方面是篇幅一方面是视听呈现),但是抽掉硬核的文物鉴赏之后,补进来的围棋谜题就比较俗了,后半段就是瞎糊弄。

  • 丛鹏云 1小时前 :

    不过林二汶的配乐一出来,还挺惊喜的

  • 卫童熙 8小时前 :

    武则天玉头和一个家族的使命感,在某些特殊的情形下,为了「里子」就要弃了「面子」,浑然交织,互为映衬,体会到这一层,瞬间对这部作品肃穆起敬。好的作品,一定得「画龙点睛」,龙虽然不算极品,但这睛点得真正好。以及,葛优真的是一个伟大的演员——轻巧的、沉重的、喜剧性的、悲剧性的东西,落到他身上,都实实在在地贴合着,刚刚好。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