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球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喜剧片 美国 2005

导演: 黎姿   

评论:

  • 房姝好 3小时前 :

    张伯伦,英国的补锅匠,只是最后这口锅还是漏了。

  • 无伟才 0小时前 :

    另一角度的历史观,当然还是必不可免的政治正确

  • 时姝丽 2小时前 :

    就个人而言

  • 侯鹏涛 9小时前 :

    慕尼黑协议被洗白为为了准备和德国战争准备拖时间的策略了?

  • 卫军 9小时前 :

    我记得以前有本书,书名《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每天批阅如此多的公文函件,他至少具备高强的逻辑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至于张伯伦为什么热衷如此的和平,也许大概是民意使然。站在历史的片尾看历史容易自大,站在历史的片头看历史,总归是始料未及,因为事情不是一下败坏的,而终是一天天败坏下去的。

  • 依香雪 3小时前 :

    以为是讲少年气的血勇败给绥靖老头儿们的老奸巨猾,却原来最后成了为张伯伦洗地、平反。对这位厌战老兵“和平首相”的新解有所了解,但将之塑造为“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以甘愿自侮不惧出丑而为国家为欧洲争取到宝贵时间⋯⋯啊,多少也是拐弯拐得有点急。不知道苏台德但泽斯克的人们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委曲”。对照俄侵乌的当下,倒是令人唏嘘,历史不过是复读机,同样的台词、同样的人设,一次次地重演。两个男主演得相当不错。另:一次次地,那么多人曾经想肉体消灭大魔王,都没成功。这是天数,天不灭曹,人类的劫数。

  • 似初夏 0小时前 :

    影片没有像过去的二战时期一样叙事,更多的着笔于人物内心的刻画与演变,以人为本,总是好事;任何大背景下都有义盖云天的小人物在努力,可能尽管改变不了结局,也会彰显人性的光芒;人物越笨拙,故事越真实,人若是从结局往开始的方向活着,会出现更多拔枪的壮士。摄影有点操蛋,该晃不该晃的都瞎几把晃,既没添光加彩,还略失时代庄重,晕车患者慎入……

  • 圣和泽 7小时前 :

    刚看完书来看电影,重要情节大体相同,但是缺少了书中细节的心理描述,整个过程也就不那么紧张和刺激了,甚至是反转都是有迹可循,没有惊喜感。

  • 孛怜雪 4小时前 :

    有种看星战3的感觉,它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于生活的逻辑,命运板上钉钉,越走远一步,离死亡便越近

  • 壬英光 7小时前 :

    比起枪林弹雨的战争 战前的绝望气氛更加致命

  • 彩薇 8小时前 :

    战争,战争,战争,面对战争一切皆是虚无,人命由天不由己!

  • 卫德龙 8小时前 :

    7.8,为张伯伦翻案,是有那么点味儿了。但我同意原著的部分思想,张伯伦是个妥协派,也渴望和平。

  • 况後书桃 2小时前 :

    很俗气,也可能是丘吉尔力挽狂澜成为一种认知,很难把二战的结局和张伯伦的绥靖扯上关联。

  • 婷彤 8小时前 :

    政治是丑陋的,程序是必须的。很难说英国的文化和官僚体制是完全无效的,即是无捷径,不走极端。

  • 利欣怿 7小时前 :

    如果不去探究历史,就这个剧情还能看。如果去探究历史,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拍。

  • 卞鸿祯 4小时前 :

    张伯伦在对希特勒实施绥靖政策的同时也在采取重振军备的措施,以及1938年(或者说整个1930年代)英国糟糕的经济状态和战备情况导致其无力承担战争(张伯伦角色在电影中所说的台词“我只能打我手上有的牌”就是此意)——这些都是历史事实,反倒是令自从高中英语教科书之后除了微博博主文章就没读过其他历史类书籍的简中网友们大为惊诧了。“所谓希望,是指望别人出手做事来改变状况”,这句台词颇有内涵。

  • 巴宛菡 5小时前 :

    啊啊啊啊啊!!!!这对cp真的是可以的!!!!!!但是在慕尼黑酒馆里用德语讨论颠覆希特勒政权真的不科学吧。。。

  • 彦洁 7小时前 :

    We don’t choose the times we live in, the only choice we have is how we respond.

  • 壬向秋 8小时前 :

    开场很动人,祖与占式的三人望着舞会中央的烟花像风车一样旋转,大喊It’s our mad generation ,然后世界一步一步踏进深渊。但这种借戏外的史实来营造氛围,手法很取巧就是了。另外,希特勒质问德国难道不是到完成使命的时刻那一幕,很有现实感了;以及片中的捷克斯洛伐克:历史上没有位置,历史叙事里也没有位置。

  • 庞云水 9小时前 :

    为了凸显两位年轻主演的伟光正,对张伯伦的刻画极为敷衍、毫不立体,至于紧张气氛和表演处理上也有些差,显得格外出戏和失真。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