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被叫停的北京独立影像展最终在纽约“复活”
 《没有电影的电影节》放映结束后的问答环节。左起分别是电影人黄骥、翻译Connie Ka、电影人王我、活动组织者史杰鹏、钱盈和谢枫
 8月19日晚,纪录片《没有电影的电影节》在纽约哈林区梅索斯纪录片中心(Maysles Documentary Center)的影院进行了首映。这部反映去年夏天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事件全貌的作品,由众多艺术家、独立电影人、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所提供的影像素材共同组成,电影人王我进行剪辑整理,直到放映当天才匆匆完成最后的调试。其成片时间距离去年的事件发生刚好相隔一年。
 这也是题为“边缘影像:2012-14北京独立影像展最佳作品”系列展映活动中的第10场放映。刚过去的8月20日,纽约亚洲协会中展映了组织者之一的史杰鹏和Libbie Cohn合作的影片《人民公园》。至此,这次持续时长1个多月的活动已经过半,剩下的8场放映将在纽约亚洲协会、美国华人博物馆和Union Docs等处陆续举行,直到9月13日。
 活动的三位组织者钱盈(Karin Chien)、谢枫(Shelly Kraicer)和史杰鹏(J. P.Sniadecki)各自分别有着制片人、影评人和导演的身份,他们对独立电影,尤其是中国的独立电影有着长期的观察、研究和参与。在去年8月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之后,他们立即打算将这些影片带来纽约以示支持和声援。此外,三人还在今年7月7日发起网络筹款,在短短一个月内,活动共收到264位支持者总计近1.45万美元的款项,以用于邀请部分独立电影人来纽约参加放映的路费,以及活动相关宣传品的印刷制作等费用。
 北京独立影像展由栗宪庭电影基金主办,创始于2006年,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一个较具影响力的独立影像展,但该影像展的发展也吸引了当局的注意。2012年,在宋庄举行的独立影像展在开幕仅3小时后便被当局拉闸断电,观众被驱散。去年,影像展仍然举行,但在开幕前夕被当局叫停,之后其宋庄的办公所在地遭到断水断电,执法者强行进入带走了电脑、文件和电影资料,甚至在交涉中发生了肢体冲撞等一系列事件。这其中牵涉到自由表达、政府审查和公共活动的组织等敏感问题,因而难以避免地陷入重重纷争之中。
 在去年北京独立影像展被迫中断后,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就像哈维尔所说的“后极权社会由恐惧感维持”:“在我看来,中国官方统治者也是处在极度的恐惧状态中……它对任何的风吹草动,对任何人群的聚集都是心怀恐惧,因为它不知道这些人会做什么、说什么。拿官方的话来说就是‘要将其扼杀在萌芽中’。” 因此“被禁作品”、“中国不想让你看到的电影”等措辞,自然成为了大部分当地媒体对此次展映进行报道的标题。
 尽管与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的事件密切相关,这次纽约的展映却并非对前者的直接挪移或复制,在北京独立影像展艺术总监王宏伟的建议之下,精选了过去三年参展过的优秀作品。除了艾未未的《平安乐清》、胡杰的《星火》等政治类题材,还包括了大量的纪录片(如邹雪平的《吃饱的村子》等)、实验艺术电影(如陈轴的《我不不不是陈轴》等)、女性导演作品(如文慧的《听三奶奶讲过去的故事》等)和动画短片(如白斌的《猎人与骷髅怪》等)等多种形式和门类。在全部29部参展影片中,有至少10部在此前获得过各类奖项,确实可谓中国独立电影中的“最佳作品”,也向纽约的观众提供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呈现。
 组织者之一的谢枫表示:“我最初对作品的选择并不完全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而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用特别的方式展现出了中国艺术家和电影人们非常美妙的创造力,他们用作品呼应了当下快速变化的中国。”“新的艺术形式”,而非政治题材的表达,是谢枫从这些中国电影中所看到的最大闪光点。《纽约时报》的文章也认为,许多体制外的创作“并不一定涉及到政府认为的敏感话题”。
 电影导演史杰鹏有两部自己的创作也在这次展映之中。其中2013年的《玉门》与中国电影人黄香、徐若涛合作,作品介于真实和虚构之间的影像语言使其夺得了当年影像展的实验创新奖。史杰鹏仍然记得自己2008年初到北京的感受:“我当时觉得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家人和归属。这些中国独立电影人并不受到商业的驱动,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安全感而进行创作,他们是在探索。”
 王我则谈到了影像展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有一点很好就是影像展常设有其他国家作品展映的单元,例如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等等。影展的工作人员会很专业地翻译字幕,包括很多像是非洲或菲律宾等小语种地区的电影。平时看到的机会就少,也很少人去做这方面的工作。”文化的交流,或许正是北京独立影像展以及此次纽约展映等活动所希望促成和坚持的。
 独立电影遭到边缘化或是排挤并非只在中国发生。谢枫坦言东西方各有其艰辛之处:“在东方有政治审查,西方则是商业审查。拿中国来举例,与功夫片或是章子怡等明星参演的电影相比,成本低、预算紧的独立电影作品更难有机会在除了艺术节之外的活动上被看见。”
 尽管受众少,但独立电影在许多国家都有各自的推广渠道和发布平台。艺术院线是较为常见的专门机构之一。而与美术馆进行协作也渐渐成为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纽约的影像博物馆(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就在今年4月举行了台湾导演蔡明亮作品的专题展,用博物馆的眼光和策展补充了影院的语境,也将艺术电影带给更多观众。
 或许,独立电影在今天的遭遇也只是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人们对陌生事物的排斥与否定也是独立电影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之一。在《没有电影的电影节》一片中,影像展主办者和电影基金创始人栗宪庭对着镜头聊到自己过往的经历:80年代时抽象艺术曾经一度被视为禁忌,后来大家才慢慢接受;之后当代艺术又成了禁忌,可现在也都为人所熟悉了。说起未来的计划,钱盈表示接下来的6个月将带着这些中国独立电影在北美进行巡展。而在宋庄,第12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开幕在即。

评论:

  • 栋承悦 2小时前 :

    兄弟情处理得很好非常感人,但那救不了整体的一团糟,无比粗糙、敷衍,如果没有

  • 锦花 3小时前 :

    看这部片子想起了好多,冰雪场景想起了后天,潮水侵袭想起了2012,一颗炸弹定胜负想起了独立日,简直就是导演自己片子的大杂烩。同时这部片子的剧情真的很陈旧,放在十几二十年前可能才算新鲜,纳米AI机器人听着一点压迫感也没有。而这剧情也是让人发蒙,咋就一个宇航员都没有了,咋就一个火箭都没有了,咋就老美政府除了发核弹啥都不会了。不带脑子看都觉得不合逻辑。不过,大场面的特效倒是挺不错的,这个有一说一。

  • 蒲成益 9小时前 :

    抛开硬性商业标准的槽点复线其实主线故事挺好,典型九十年代科幻味,对于月球内部的理论猜想算是有部影像展现。看得挺开心,很喜欢结尾,爱月球那就让你成为月球一部分🌕。

  • 苗海之 9小时前 :

    创意好,格局大,野心大,灾难片变科幻片。Roland Emmerich重塑灾难科幻老本行伟观的同时,欲融入动人情感戏却一塌糊涂,费尽心思和精力铺垫出如此庞大的“远古人类打造AI月球”世界观,最终呈现效果仅是用一枚炸弹消灭一团人工智能黑雾?陨石砸落,海啸水淹,山崩地裂,海啸巨浪吞没中的航天飞机烈焰喷涌奋力发射顶级燃情四起!支线加塞大量跑题文戏拖延进度,法庭戏和主角父子线纯属多余,我喜欢的小奶猫Charlie Plummer和中资硬塞进来的于文文可怜地沦为工具人,与之伴随的还有KC这类总会出现的脸谱化角色甘愿牺牲,我喜欢的Michael Peña同样亦沦为炮灰,可笑可恨。竟然发觉片中Patrick Wilson莫名和Chris Pratt相像。

  • 象紫雪 3小时前 :

    灾难片大导转型科幻片

  • 相丽玉 7小时前 :

    罗兰·艾默里奇再一次带来了一部让人“震惊”的电影,但这一次除了他一贯在灾难电影中所带来的视效震撼,更多的是对电影剧情一本正经在胡说八道的瞠目结舌,正如同月球永远不可能会撞击地球,反常识的剧情展开,一言难尽的逻辑漏洞,让人感受到的不是脑洞大开的科幻,而是智商被按在地上摩擦。

  • 祯晨 4小时前 :

    文戏和节奏一塌糊涂,因为知道艾默里奇的文戏就是垮主要看特效,我强撑到一小时再也撑不下去。老头啊老头,2012收官不是挺好的么,搞这部出来砸招牌干什么?还是说他们给的太多了?

  • 茂俊晖 8小时前 :

    地球那部分还没有流浪星球拍的好。其实玄幻的脑洞我还挺欣赏勇气的。为月球的迫近加分!

  • 藤暄玲 5小时前 :

    有些动作戏不错,但其余的,尤其是文戏,拍的简直是不忍直视

  • 骏林 0小时前 :

    6.6/10,追车、枪战、爆炸,很卖拷贝。

  • 祁宇哲 8小时前 :

    6分。2012+独立日掺和到一起,就成了这么个垃圾。好莱坞的灾难片真的是不用再拍了,30年前可能还会感到有些新鲜,如今看看,真的是套路得完全没法看了。永远都是无能的政府加上英雄的主角,然后民科永远提前发现各种灾难,依靠着那么一两个人莫名其妙就拯救了世界。灾难那块随便你填台风/地震/陨石/火山等等。视觉奇观这种,看多了也就这样了哎,成本么还高的吓人。。。

  • 熊芊芊 0小时前 :

    还可以,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比去年的《末日逃生》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虽然剧情非常老套,既视感巨多,但观感上还是很现代的,尤其海啸那场戏印象深刻,比之前灾难片里的海啸场景要更真实、更现代。月球进入大气层后的特效比较糟糕,戴森球的特效CG感虽然很强但是观感还可以。基本合格,但没有新意,最后的人神对话场景跟多年前的《火星任务》如出一辙,不过我还是挺喜欢这种半真半假的阴谋论夹杂的设定的

  • 韶寻桃 0小时前 :

    这片应该叫圣母总动员,谁都是圣母什么都可以圣母,莫名其妙嘛。吉伦哈尔整的一帮啥乌合之众就抢银行?男二来借钱的直接就上车一起抢银行?抢都抢了怎么还同情这个同情那个,一笔雕凿。劫匪警察自动步枪打了半天愣是一个人都不倒,然后吉伦哈尔刚带好面罩换个镜头怎么又没了,救护车这么点大,FBI都上车检查了,怎么藏的了一个人加两个大背包钱的,全都是扯淡。。。

  • 欣欣 4小时前 :

    标准的00年代美式动作剧情风格片,满满的LA日落美式滤镜渲染,还带有一丝英雄主义色彩。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公路电影,能拍的这么有味,在这两年疫情笼罩的全球电影市场下,能在大银幕上看得这么有味,票价值了。

  • 终绍元 2小时前 :

    灾难类型片事实上并不需要意义,其表达的亲情,以及偏向于小人物(废柴)最后成就伟业的心理补偿对于很多观众就是意义,特别在艰难时局下这种「劫后余生」并继续抱有希望的积极心态从「独立日」/「天地大冲撞」到《世界末日》比比皆是,反而是越太平观众越觉得矫情,而在视效技术不断成熟后,不能通过IMAX观影反而是最大的遗憾。

  • 象紫雪 7小时前 :

    人物、情节、表演、特效,与2012相比,那2012可以算是文艺佳作了。特效水准不均,有些很水,但音效水准很高,在我的家庭影院全景声耳机上从定位到层次都表现极佳,配上高潮画面能弥补半星。

  • 桂琛 4小时前 :

    本以为是灾难片,结果是科幻,还是那种本来在别的类型里小有心得非要抖机灵转行写科幻的二流写手的作品,就剧情而言确实是灾难了。用到的核心概念都非常老:戴森球、月球空心论、地外起源说、人工智能觉醒。和《2012》、《后天》思路类似,安排了出任务的拯救分队和负责带领观众体验灾变的逃亡分队,两边都无甚亮点。看的时候想,如果保留月球空心这个核心梗,但加强月球创造者的神秘感,是否会好一些?另外,这个主题本可以做得非常神性,月球在人类历史、宗教、文化里有那么多象征与隐喻,这一巨大符号从天而降意味着什么,应该有更超越想象的压迫感。《2012》时好歹还有个里约耶稣面对洪水的场面不是?另外,2022年了,全世界遇到这种灾难还是只靠美国的冒险小分队,太穿帮了。

  • 粟永昌 6小时前 :

    没那么差,毕竟灾难片大师,罗兰艾默里奇的节奏还是没得黑的,紧张刺激的临场感是那些三流货色做不出来的。灾难片和上世纪末科幻片的结合,就是故事细节经不起推敲,一个纯粹的爆米花,放松一下还是可以的,我怎么感觉现在豆瓣用户数爆炸了但是装逼程度更严重了

  • 辰翱 4小时前 :

    开始以为是月球异形,原来是月球马蜂窝,最扯的是硬塞进去的AI桥段,比硬塞于文文还让人尴尬。最让人无语的是宁可保住自己老婆,也不惜毁掉整个地球,宗教信仰的力量令人毛骨悚然。剩下的看点除了特效只有特效。4

  • 郗紫易 9小时前 :

    You fight for the people you love.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