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南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2012

导演: Anne Pick Bill Spahic

剧情介绍

  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Iris Chang 1968.3.28—2004.11.9),在完成自己第一部作品《蚕丝》后,开始将目光着眼于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的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短短几个月内,中华大地狼烟滚滚,生灵涂炭。日军长驱直入,攻陷时为国民政府首都的南京,并对这座城市和城中的军民进行了丧失人性的洗劫和杀戮。这场超过30万人丧生的大屠杀,却在战后因种种原因而鲜为人知,甚至日方一再否认大屠杀的存在。
  为了还原历史,还受害者与公道,张纯如一面收集大量第三方资料,一面前往南京、上海等地与屠杀幸存者进行面对面的取证交谈,前后历经三年时间,终于在1997年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推出《南京暴行》一书,使这段“被遗忘了的大屠杀”的历史为世人所知。
  2004年,张纯如在筹备第四部作品期间饮弹自杀。
  本片由多伦多史维会和大地娱乐(香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拍摄,由华裔郑启蕙扮演张纯如。

评论:

  • 宣博丽 2小时前 :

    【NO.40】其实题材挺好,前半段营造的也不错,既有地理上也有时空上的平行,但后半段垮了一点……

  • 操萍韵 0小时前 :

    其实是真实永远无法沉默,存在永远无法篡改,事实无法回避。我们都有来处,这个来处是永恒存在。不管是真实的战争之后,还是生活的残垣之下。三个母亲,其实就是母亲的三个面:慌乱受伤、坚韧肯定、自由意志。面对孩子,面对男人,面对家人,面对历史的存在,她们复杂但寻求。阿莫多瓦太还是那双平行的眼👏平行地注视着女人。

  • 卫德龙 9小时前 :

    Penelope惯例地演绎出色,主线情节还是很感人的。

  • 亓鸣晨 0小时前 :

    熟悉的阿莫多瓦,熟悉的莫兰迪,熟悉的女性主题…全片只有一个男性人物。但串联起历史变迁下对女性主义延续性和存在性的赞扬。失败的地方是剧情的割裂,孩子和考古像是在看两部电影。

  • 卜初彤 3小时前 :

    3.孩子真的有那么好吗,看完《从不很少有时总是》觉得有点割裂。不过或许不是孩子好,而是有钱有闲的善良人好,无论有没有孩子,她们都可以活得很幸福。

  • 依春荷 7小时前 :

    学校周末放假后看的第一部电影是阿莫多瓦的狗血故事片。已经很久没看正统艺术类故事片的我还是有被打到,不得不佩服编剧的脑洞。是的,她们是母亲,但也是女人

  • 强梓 1小时前 :

    76/100。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相对于前作《痛苦与荣耀》静水深流中传递出的纯粹真情,本片似乎显得稍有做作了,一贯的阿莫多瓦风格之下,他通过串联起两个母亲的矛盾与冲突的故事来体现常见的女性故事叙述的主体似乎不是那么让人信服,而对于西班牙惨痛历史的加入虽然与大背景产生了一种暗处的互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到,但实在还是有些游离感存在。本片的成功要素显然在于佩内洛普·克鲁兹的精彩表演,在剧本设置出的需要她传达各种不同情绪的情节中,她总是那么地平稳自然,将女性面对各种状况时的镇定自若、惶惶不安或者是悲苦惆怅都呈现得淋漓尽致。

  • 于俊郎 4小时前 :

    犹豫许久还是去看了个无字幕版,买票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早上那场有英语字幕,最终以自己的三脚猫水平听懂了大概30%的台词,不过情节倒是明白了,所以这次剧作结构真不复杂……用抱错孩子最后回归和解喻西班牙历史是看出来了,但是观感上两条线脱节,可能台词没完全理解,女二的表演有时候也显得怪怪的,导演的个人风格也似乎淡化了很多。等有字幕了再看一次。

  • 才曼珠 9小时前 :

    阿莫多瓦的镜头下,永远充满着母性的悲悯与力量。不同于《痛苦与荣耀》凝聚着极为私人的情感,这一部电影借由佩内洛普的目光和言语,去勾勒出一个女性抉择与宏大的历史脉络之间相互映衬的联结。一方面是寻找逝去的亲人,一方面是忍住悲痛去讲出孩子的真相,而在这种女性独有的境遇之下,隐喻的是对于历史的正视与真相的寻找。虽然全片刚刚达到及格线,不过好在佩内洛普的发挥依然稳定。

  • 佘易槐 4小时前 :

    爱与死亡,新生与白骨,我们总要撕开伤疤,戳破谎言,才能向前走下去。选择做见证者,不要掩埋和遗忘,就像乱葬坑里的尸首还原成挖掘者的模样,我们在历史中挖掘自己。喜欢阿莫多瓦镜头下的人物,一切是不确定又充满可能性的。

  • 卫强 2小时前 :

    克鲁兹真美。阿莫多瓦还是好好讲他的非常态人情关系比较好,硬要和历史作互文,感觉有点生硬。

  • 帆璟 6小时前 :

    与《暗处的女儿》对照观看颇有异趣,均是在在不同环境下探讨母女之间错终复杂的情感关系。阿莫多瓦一向擅长的奇情元素照样不会缺席,峰回路转的剧情发展和私密难解的情感纠葛颇令人措手不及,只是其浓度比年轻时要淡很多,不过剧中以情感走向为主的故事脉络的背后,隐藏着更宏大的整个西班牙国家历史的伤痛,既是个体对于下一代血脉的追寻,也是对过去亲族所遭遇苦难的追溯,使得这种奇情的联系融入了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中,交相映照。不过在两条线的互文和对照关系上,结合得不是太紧密,甚至有点刻意和生硬。

  • 亓官邵美 1小时前 :

    努力寻找战争对上辈人创伤的过去、初为人母却父亲缺失的当下与对腹中新生儿期待的未来,用时间线索一一连接了起来。对于历史的反思性在本片里稍显生硬但份量很重,最喜欢的还是两位母亲在一起的故事以及她们都有着原生家庭里的不幸,父母辈失败了婚姻总是影响着自己,自己又把这种家庭的不幸传递给下一代。色彩构图依旧是阿莫多瓦轻盈多彩的风格,对于母亲的赞歌整体不如《我的母亲》那般深刻。

  • 剑长娟 4小时前 :

    两段故事并不割裂,以现在为起点,着眼未来与过去的双向探寻,寻根之旅,根从哪里来,根要长到哪里去,求的是一个真相还原。借用对下一代的情感注入,反思的是对上一代的生命归宿的关注,用母性元素消解战争遗留的伤痛。最后土坑里的定格,是两段故事衔接的闭合。

  • 延鹏云 5小时前 :

    想表达的太多了,开头以为是伟大的母亲,中间又以为是独立的女性,最后直接猝不及防地上升到民族荣誉感,很可惜,都没讲好。女主到底爱谁我也是懵逼了。剧本太拉了。

  • 婷春 9小时前 :

    不同于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影片在讲述女性的情感之外,还有对历史沉重的剖析和反思。所谓“平行母亲”,一为当下的詹尼斯与安娜这种个体式、原子式的母亲(mother),一为过往的凸显西班牙内战历史的宏大视角的祖国母亲(Mother)。

  • 喆晨 5小时前 :

    前面不错,后面故事焦点转移以后,不太能共情上

  • 卫镕宽 7小时前 :

    1.历史记忆法和抱错的孩子不仅指向真相也指向无法隔断的血缘。

  • 戢沛儿 9小时前 :

    阿尔莫多瓦电影中实在太过平庸的一部,或许恰恰是他这次要做的格局过大,主副线的事件关联度弱,孩子的身份问题以及逝者的身份问题被强行拼接在一起,大约也是主体段落全在孩子的身份上以及两个女人的情感关系上,而头尾再讲历史实在过于拼接。以往阿尔莫多瓦也爱拼接,但他昔日的拼接多带有波普式的恣意倒不觉尴尬,而逻辑一旦做实,反倒牵强。克鲁兹依然美,阿式的饱和色依然炫目,女性人物依然在挣脱男性世界的捆绑或凝视,但运镜却略嫌平实无趣了些。结尾的几个镜头很惊艳,活着的人物充满造型感地静静躺在那些遗骨曾被迫沉睡的墓穴里,沉默却极具冲击力。

  • 奇沛 5小时前 :

    “那一晚他为什么没有逃走”“也许是为了妻儿,也许是为了荣耀和尊严”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