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被叫停的北京独立影像展最终在纽约“复活”
 《没有电影的电影节》放映结束后的问答环节。左起分别是电影人黄骥、翻译Connie Ka、电影人王我、活动组织者史杰鹏、钱盈和谢枫
 8月19日晚,纪录片《没有电影的电影节》在纽约哈林区梅索斯纪录片中心(Maysles Documentary Center)的影院进行了首映。这部反映去年夏天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事件全貌的作品,由众多艺术家、独立电影人、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所提供的影像素材共同组成,电影人王我进行剪辑整理,直到放映当天才匆匆完成最后的调试。其成片时间距离去年的事件发生刚好相隔一年。
 这也是题为“边缘影像:2012-14北京独立影像展最佳作品”系列展映活动中的第10场放映。刚过去的8月20日,纽约亚洲协会中展映了组织者之一的史杰鹏和Libbie Cohn合作的影片《人民公园》。至此,这次持续时长1个多月的活动已经过半,剩下的8场放映将在纽约亚洲协会、美国华人博物馆和Union Docs等处陆续举行,直到9月13日。
 活动的三位组织者钱盈(Karin Chien)、谢枫(Shelly Kraicer)和史杰鹏(J. P.Sniadecki)各自分别有着制片人、影评人和导演的身份,他们对独立电影,尤其是中国的独立电影有着长期的观察、研究和参与。在去年8月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之后,他们立即打算将这些影片带来纽约以示支持和声援。此外,三人还在今年7月7日发起网络筹款,在短短一个月内,活动共收到264位支持者总计近1.45万美元的款项,以用于邀请部分独立电影人来纽约参加放映的路费,以及活动相关宣传品的印刷制作等费用。
 北京独立影像展由栗宪庭电影基金主办,创始于2006年,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一个较具影响力的独立影像展,但该影像展的发展也吸引了当局的注意。2012年,在宋庄举行的独立影像展在开幕仅3小时后便被当局拉闸断电,观众被驱散。去年,影像展仍然举行,但在开幕前夕被当局叫停,之后其宋庄的办公所在地遭到断水断电,执法者强行进入带走了电脑、文件和电影资料,甚至在交涉中发生了肢体冲撞等一系列事件。这其中牵涉到自由表达、政府审查和公共活动的组织等敏感问题,因而难以避免地陷入重重纷争之中。
 在去年北京独立影像展被迫中断后,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就像哈维尔所说的“后极权社会由恐惧感维持”:“在我看来,中国官方统治者也是处在极度的恐惧状态中……它对任何的风吹草动,对任何人群的聚集都是心怀恐惧,因为它不知道这些人会做什么、说什么。拿官方的话来说就是‘要将其扼杀在萌芽中’。” 因此“被禁作品”、“中国不想让你看到的电影”等措辞,自然成为了大部分当地媒体对此次展映进行报道的标题。
 尽管与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的事件密切相关,这次纽约的展映却并非对前者的直接挪移或复制,在北京独立影像展艺术总监王宏伟的建议之下,精选了过去三年参展过的优秀作品。除了艾未未的《平安乐清》、胡杰的《星火》等政治类题材,还包括了大量的纪录片(如邹雪平的《吃饱的村子》等)、实验艺术电影(如陈轴的《我不不不是陈轴》等)、女性导演作品(如文慧的《听三奶奶讲过去的故事》等)和动画短片(如白斌的《猎人与骷髅怪》等)等多种形式和门类。在全部29部参展影片中,有至少10部在此前获得过各类奖项,确实可谓中国独立电影中的“最佳作品”,也向纽约的观众提供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呈现。
 组织者之一的谢枫表示:“我最初对作品的选择并不完全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而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用特别的方式展现出了中国艺术家和电影人们非常美妙的创造力,他们用作品呼应了当下快速变化的中国。”“新的艺术形式”,而非政治题材的表达,是谢枫从这些中国电影中所看到的最大闪光点。《纽约时报》的文章也认为,许多体制外的创作“并不一定涉及到政府认为的敏感话题”。
 电影导演史杰鹏有两部自己的创作也在这次展映之中。其中2013年的《玉门》与中国电影人黄香、徐若涛合作,作品介于真实和虚构之间的影像语言使其夺得了当年影像展的实验创新奖。史杰鹏仍然记得自己2008年初到北京的感受:“我当时觉得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家人和归属。这些中国独立电影人并不受到商业的驱动,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安全感而进行创作,他们是在探索。”
 王我则谈到了影像展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有一点很好就是影像展常设有其他国家作品展映的单元,例如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等等。影展的工作人员会很专业地翻译字幕,包括很多像是非洲或菲律宾等小语种地区的电影。平时看到的机会就少,也很少人去做这方面的工作。”文化的交流,或许正是北京独立影像展以及此次纽约展映等活动所希望促成和坚持的。
 独立电影遭到边缘化或是排挤并非只在中国发生。谢枫坦言东西方各有其艰辛之处:“在东方有政治审查,西方则是商业审查。拿中国来举例,与功夫片或是章子怡等明星参演的电影相比,成本低、预算紧的独立电影作品更难有机会在除了艺术节之外的活动上被看见。”
 尽管受众少,但独立电影在许多国家都有各自的推广渠道和发布平台。艺术院线是较为常见的专门机构之一。而与美术馆进行协作也渐渐成为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纽约的影像博物馆(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就在今年4月举行了台湾导演蔡明亮作品的专题展,用博物馆的眼光和策展补充了影院的语境,也将艺术电影带给更多观众。
 或许,独立电影在今天的遭遇也只是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人们对陌生事物的排斥与否定也是独立电影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之一。在《没有电影的电影节》一片中,影像展主办者和电影基金创始人栗宪庭对着镜头聊到自己过往的经历:80年代时抽象艺术曾经一度被视为禁忌,后来大家才慢慢接受;之后当代艺术又成了禁忌,可现在也都为人所熟悉了。说起未来的计划,钱盈表示接下来的6个月将带着这些中国独立电影在北美进行巡展。而在宋庄,第12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开幕在即。

评论:

  • 毋秋华 6小时前 :

    “当去爱时 就要全力以赴”

  • 熊凝冬 7小时前 :

    这女主怎么总是一副没睡醒的样子,看着真让人提不起精神……这反派又是被严重降智,行为简直莫名其妙匪夷所思🤢🤢坏人关键时刻秒变话痨这个万年老梗,怎么2021年了还在用,真是无语😓最后20分钟真是如坐针毡如鲠在喉

  • 阿初蝶 4小时前 :

    无暇赴死这个译名有种996社畜的哀鸣感……

  • 羊舌飞白 5小时前 :

    至于优点:丹叔表演非常动人!当他站在Vesper墓前、当他怀疑自己又一次被背叛欺骗,那种疲惫和伤痛演得太好了,看得人鼻子发酸。在他之前,我从来没有喜欢过装腔作势的英国特工007,是丹叔改变了我对007的审美和看法,是他让我觉得007是个活生生的人。谢谢你,丹尼尔·克雷格,Thank you for your service,007。

  • 源好慕 0小时前 :

    还挺好笑的,特别是片中反应的墨西哥家庭的那种乐观开朗到有点愣愣的氛围

  • 枫华 6小时前 :

    四颗星分别给:丹叔、丹叔的谢幕戏、阿玛斯以及大显神威的阿斯顿马丁DB5,非常非常情怀的一部,并且告诉我们,炸弹是炸不死007的,导弹才可以。主创明显想乘机试试观众对下一代007来个大颠覆的反应,但拜托千万不要。

  • 梅芙 3小时前 :

    某种意义上 007就是英国的象征。不知道接下来会是谁接任007这个角色。准备了3周的女特工更像邦女郎

  • 祁展唯 3小时前 :

    还挺好笑的,特别是片中反应的墨西哥家庭的那种乐观开朗到有点愣愣的氛围

  • 续飞雪 8小时前 :

    剧情轻松不费脑,看似天方夜谭,但阶级差距的各种小细节和感动,别有一番味道,很喜欢这类喜剧电影,轻松、美好、减压

  • 郝嘉云 7小时前 :

    When she loved, she loved fully. when she hugged, she squeezed the life out of you. When she laughed, the ground shook.

  • 潭晗琴 4小时前 :

    我的親娘啊,2021年了,007電影居然還能如此集所有陳詞濫調於一身:token minorities that dies too soon or doesn’t even have a name, female agents in impractical sexy outfits, heroine that needs to be saved, the imperial nostalgia, and the fucking CULTURE APPROPRIATION ???!!!! 凱瑞福永 How does it feel to see your own culture used as a prop???! 對本片抱有期待是我的錯,再也不了🙏

  • 陈梓莹 3小时前 :

    6.9/10 本片在保持与前作关联性的同时, 又并未基于此谱写过于复杂的剧情, 可谓一大长处。 同时大量的动作戏份, 以及美丽的异国风光, 皆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且无论是汉斯的配乐, 还是制作组打破往常零零七特工形象的勇敢尝试, 亦或是服饰道具的搭配使用, 皆让本片的完成度更为优秀。 可惜, 本片如此依旧不能称为佳片。 故事后半段以感情为重心后如脱缰的野马, 彻底失控且令质量一落千丈。 存在感极弱且不具威慑力的反派, 更是令对决在尾声处显得糟糕透顶。 此外克雷格谢幕的方式极为感动, 但在质量彻底崩塌的情形下令感动少了几分, 也可谓遗憾。 总而言之, 作为一任特工的道别仪式, 本片并不惊艳却也并不差劲; 作为一部商业作品, 其至少保障了足够的娱乐性, 体感上不会太过漫长。

  • 樊诗丹 2小时前 :

    老套,但是挺治愈的故事,大概也只能羡慕下电影世界里的这种美好了

  • 滕康裕 6小时前 :

    同样是简单粗暴的故事,《怒火》还能尽可能把娱乐化元素放到大,《无暇赴死》却是尽显笨拙。尤其是这个第三幕让先前的拖沓看起来也不算太糟糕了。这个落幕真的比《幽灵党》好吗?

  • 计宣朗 8小时前 :

    本以为是俗套的小妞电影,没想到却翻拍出了新意,还融合了少数族裔的社区文化,轻松、诙谐又温暖。

  • 月梅 9小时前 :

    第一个有孩子的邦德,第一个疑似死亡的邦德,第一个同一部电影出了两次封面的邦德。电影里面各种小细节都在致敬丹尼尔·克雷格出演的前几部007。所有的演员都逐渐显老了,007换人的结局也顺理成章,“只是一个代号而已”。

  • 碧鲁夜南 7小时前 :

    这部重点不在故事上,而是007的谢幕。因此坏人也没有那么坏,故事也没有那么烧脑,反而是儿女情长,英雄归隐不得,最后牺牲自我换取爱人和世界和平。新的007也出现了,女人+黑人双重标签反映了电影业对于政治正确性的回应。我们需要的不是将一个男性角色女性化,我们需要的是有更多为了女性而创造的角色,女性在电影中不仅是一个性符号,一个花瓶,某种刻板印象。

  • 隆书竹 2小时前 :

    反派是诺博士的变奏。最后的结尾把我镇住了,但没有达到钢铁侠的煽情值。如去年上映,就和康纳利先生同生共死了。

  • 祁傧 9小时前 :

    7分,要用所有时间拯救与帮助爱的人,所以无暇赴死

  • 闻人成荫 5小时前 :

    应该叫《只想去死》。话痨,拖拖拉拉,110分钟足矣。三个编剧就搞这么个玩意儿出来?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