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安东来到法国南部的拉西奥塔小镇,参加一个暑期编剧工坊,他们将在知名作家奥莉维亚的帮助下写出一本犯罪悬疑小说。过程中需要大家去回忆感受小镇的工业历史,在这个跨种族的团队中,聪明且勇于发言的安东经常发表充满争议的言论,并与其他学员起冲突,和大家格格不入,奥莉维亚不得不将他赶出工作坊。奥莉维亚对于安东的暴力倾向既警觉又着迷,她该如何面对这个濒临崩解的集体创作,又该如何面对自己?
  电影在悬疑的氛围下,一来一往的辩论、逐渐升温的冲突,精彩反映了当代法国年轻人对于这个复杂社会的观点以及所面临的困境。影片入围第70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劳伦·冈泰再度与《每分钟120击》导演罗宾·坎皮略合作编剧,在拍摄地征选背景相异的非职业演员,将每个演员本身的个性注入角色中,以多台摄影机写实捕捉他们的演出。

评论:

  • 权悦可 9小时前 :

    喜欢这样的影像记录 零和交易那段太暖了 虽然结尾让人难过 早日学会游泳!

  • 种布侬 5小时前 :

    德国当下最好的男演员之一…时代背景大轮廓,讲了一个不温不火的事件,不太能体会到价值感,文字会比影视冲击感更强么?不懂了

  • 梁振 2小时前 :

    纳粹崛起前夕,魏玛共和国学生艺术家的生活。法比安大概1900生人,一战后期入伍,经历了战败,他的生活看似与政治无关,其实已经被凡尔赛条约死死盖住井口。在失去友情与爱情之后,像马丁伊登一样淹死,没有遭遇之后破碎的生活,也看不到他的家乡德累斯顿被盟军轰炸的惨状。

  • 普灵慧 2小时前 :

    开头很灵。看只是因为是德国电影,不知道洛洛会不会去电影里出现的地方。

  • 玥敏 5小时前 :

    陷入了无尽的、混乱的自我表达,且未被具有内化力的文本所组织起来。后重看<彼得罗夫的流感>。

  • 紫橘 6小时前 :

    枯燥的内容却如此吸引人

  • 鸿震 7小时前 :

    看完后心情非常压抑,睡了一下午,出门去公园遛弯

  • 炳栋 8小时前 :

    当代恐怖片,一度反胃,就像一个稀疏平常的例会一样,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个种族屠杀计划就这样定了下来,每个生命在这些座上宾的嘴里不过是一个数字,升官发财的工具,但放到现在又何尝不是?

  • 福骞 7小时前 :

    与其说是看电影,不如说像是在欣赏影响化的文学作品,琐碎絮叨又散发着脆弱迷人的气质,台词都非常文学性。印象最深的是男主写给女主试镜用的独白信,以及二人隔着玻璃的那个吻,看到中间就能预感到结局应该是悲剧的,但至少悲剧是发生在纳粹上台之前,仍保有一丝的美好。

  • 瞿天和 2小时前 :

    历史从地底爬向地上 记忆不再是属于法比安一个人了 前半个小时太惊喜了 以至于有种在看小林宣彦的电影 但灵感到某处便戛然而止 而后的两小时都太平淡了 可惜并没有恰到好处的用历史回溯爱情 死亡

  • 衷安双 9小时前 :

    没有一声惨呼

  • 禾正业 3小时前 :

    周日下午 我会从四点开始

  • 贲博雅 2小时前 :

    四分之一的战士回家后看到二分之一的小舅子被杀,如何解释?Witzig!

  • 浑承颜 9小时前 :

    多少有些觉得这样克拉考尔气质的电影不应该有接近180min的时长,这让开头那种独特的纪录感有些涣散,但转念又想,能够做到完整叙述男主的主线和男二女一甚至开男妓店的女二这几个角色都表达的如此生动,还要把那个山雨欲来的魏玛柏林表现的鲜活,也只有这样的一个篇幅才能承载了,人们普遍的灰暗和挣扎,在各种荒唐的境地里自我麻醉。在我心目中这部和《彼得罗夫的流感》都是去年年度级的作品,而那部入选了奥斯卡的《贝尔法斯特》和这两部杰作相比,简直幼稚可笑。

  • 陶鸿祯 1小时前 :

    9.它首先拍出了让人心动的一见钟情,这种心动是一种久违的,迷人的,纯粹的,从容的,跳跃的,思辨的,又有爱的紧张。用三个小时时间从容地展示了那段山雨欲来之前人们的生活状况,即有广大的社会环境,又有个人的精神状态,混在一起,展现出理性与疯狂,美好与绝望的混杂。在21世纪20年代拍出了20世纪30年代的氛围与环境,外在和内在都准确,影像上有诸多的实验尝试,现在和过去毫不违和地交织在一起。男主汤姆.希林真是太有魅力了,发现他的几部片子都给了五星,他有一种从容的文艺气息。整个片子都相当出色,无以伦比,最后美好前突然的悲剧消失让人无比心痛,又觉得他在乱世前离开或许又是一种幸运。

  • 雪旭 5小时前 :

    如果忽略此次会议的议题,这就是一场非常标准的圆桌政治博弈,各派系间就自身利益最大化展开争论、说服、协商、妥协;然而即便派系观点和利益存在冲突,但他们在犹太人种族灭绝的问题上却是空前一致,令人不寒而栗。

  • 雪彦 3小时前 :

    9分吧。镜头语言丰富,视角切换得当,是一种艺术享受。作家的苦恼来源不是金钱,也不是灵感,更不是家庭,战争,主义,友谊,信任,责任,爱情,正义。而是在痛苦于自己的无能为力,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作品改变世界。正如结局一样。。。

  • 滕凡桃 7小时前 :

    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让人大为震惊。二战时德国就如何处置犹太人开了一个“万湖会议”。会议上各部门的头头为了自身利益相互博弈,会议召集者为了达到目的软硬兼施。与会者在一番讨价还价,让利得利之后,终于达成一致。大方向统一之后,大家还就如何执行讨论了许多细节,比如执行地的选择,火车运输能力,执行这件事的时间能否满足要求,成本是否超过承受能力,执行后果是否可控等等。看起来仿佛和现代公司开的任何项目的会议差不多,可这是决议对欧洲约1100万犹太人进行清除的会议。1100万人的生命,在他们口中如同1100万元的方案一般轻松。

  • 衡叶彤 1小时前 :

    法比安、科妮莉亚和拉布德变成了时代悲剧的具象载体

  • 龙禧 0小时前 :

    浪漫和悲哀都是生活化的,但我们如何将自己的生活和历史的成分划分?我怎么能确定这是我的生活而不是后来人对历史中一粒尘埃的复述?(摄影有出彩之处,但手持用得太多反而削减力度,而且令人晕车…)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